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方法,税收筹划会遇到哪些风险
编辑:周研乐 | 发布时间:2024-06-11 15:34:00| 浏览:4120
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方法
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方法。企业如果有开展税收筹划的需求,就有必要明确税收筹划应遵守的一系列原则,并确保筹划活动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虽然很重要,但同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企业税收筹划可能遇到的风险:
1、税收筹划基础不稳
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企业还有偷逃税款的前科,或违反税法记录较多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2、税收政策变化
税收政策变化是指国家税收法规时效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4、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
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收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税收筹划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是指开展该项税收筹划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成本费用它已在税收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
企业税务筹划的防范方法: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不同,企业营业成本就不同,从而影响应税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是不同的,采用何种方法为佳,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物价持续上涨时,应选择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这种方法符合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销货成本提高,从而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加税后利润;在物价持续下降时,应选择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达到“节税”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宜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可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变动造成企业各期应税所得上下波动而增加企业安排资金的难度。
2、折旧方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可使得在资产使用前期提取的折旧较多,使得企业少纳所得税,起到推迟纳税时间和隐性减税的作用。延缓纳税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企业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以此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对于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3、费用列支的选择与税收筹划
对费用列支,税收筹划的指导思想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减少应交所得税和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
以上是关于“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防范方法”的相关介绍,如果有需要办理相关业务,欢迎咨询企铭星在线客服。
税收筹划会遇到哪些风险
1、【法律分析】税收筹划基础不稳。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
2、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各种经营性风险。这些经营性风险也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效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
3、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变动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经营损益风险以及筹划方案认可风险。税收筹划是一种预先的规划和安排,其基础是现有的税收法规。然而,税收法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就会给税收筹划带来风险。例如,企业根据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但如果政策在未来发生变化,筹划方案可能。
4、税收筹划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由于筹划方案与现行的税法政策和规定冲突,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承担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在调整。因此,政府的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在市场。
5、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风险、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风险、税收筹划基础不稳、筹划方案不严谨带来的风险。税收政策风险。主要是纳税人在筹划时因错误选择税收政策或因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导致纳税人选择的时机不当所带来的筹划风险。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风险。主要是税法不完善或税务人员执行税法不当。
6、税收政策不稳定导致的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经常有新的补充和调整,这一方面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带来风险。在筹划期间如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产生筹划风险。2、法律层次低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过程。
7、税收筹划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风险:这是指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与法律相关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确保其筹划方案不违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补缴税款、罚款等法律风险。解释: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会寻求税收优惠政策或者特殊税务处理方式。然而,如果对。
8、因此,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基层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观念冲突与行为障碍,这样的实例媒体上披露的不少,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 此外,税收筹划还面临着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导致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成果;筹划方向与企业总体目标不一致的风险,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
企铭星企服整理与本文相关的热门搜索词
1、论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
2、浅谈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3、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研究毕业论文
4、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5、企业如何做好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工作
6、税收筹划面临哪些风险并如何规避风险
7、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方法
8、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9、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10、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论文